W3.CSS

申命记 【第26章】
Book of Deuteronomy 26

文章下载 | Article Download

申命记 【第26章】|Book of Deuteronomy 26

【记念神恩 蒙神祝福】

GK611晨祷生命读经

主讲:林国晶姐妹+陈炎明牧师

04/09/2019

前言:


对一个领受神恩典的人而言,百姓首要做的事,就是要谨记神是他们的赐福者,并要将荣耀归给祂。如此他们就可以看见神的恩典,持续不断的在他们身上。我将今天的主题定为:‘记念神恩,蒙神祝福’。

一、遵行神吩咐为记念 (V1-15)


在这一段经文当中,神借着吩咐百姓要奉献「初熟的土产」、每逢三年奉献十分之一及过圣洁生活等等,不住地提醒百姓,在享用恩典的时候不可忘记赐恩典的神,才能保守自己长久地活在应许里,不在恩典中堕落。

a. 献上初熟(V1-11)
「你进去得了耶和华——你神所赐你为业之地居住,就要从耶和华——你神赐你的地上将所收的各种初熟的土产取些来,盛在筐子里,往耶和华——你神所选择要立为祂名的居所去,见当时作祭司的,对他说:“我今日向耶和华——你神明认,我已来到耶和华向我们列祖起誓应许赐给我们的地。” 」(V1-3)

当百姓「进去得了」应许之地,应该从此就活在神的应许之中,享用丰富的恩典。但活在恩典里的人很容易忘记赐恩典的神,渐渐会以为「这货财是我力量、我能力得来的」(八17),也容易让人「心高气傲,忘记耶和华——你的神」(八14)。当百姓忘记神的恩典后,他们就会容易陷入在罪中。所以,神就借着奉献「初熟的土产」的条例,不住地提醒百姓,在享用恩典的时候不可忘记赐恩典的神,才能保守自己长久地活在应许里,不会在神的恩典中堕落。

从第5节到第10节,就是百姓在叙述他们的历史。当叙述完了历史,11节这里说,百姓和利未人并寄居者要一起「 欢乐」,并一起享用筵席,分享神所赐的「一切福分」。目的是要百姓用分享恩典的实际行动,来承认自己所领受的一切都是神白白的恩典。

因此,我们也当时时记念神过去在我们身上所成就的事与别人分享神的恩典。

b. 献上十一(V12-13)
这两节经文当中描述就是「每逢三年的末一年」,这一年要把「一切土产的十分之一」(12节),分给本城的「利未人和寄居的,与孤儿寡妇」(12节)。按照惯例,第一年和第二年是将十分之一奉献到耶和华所立为名的居所,就是会幕、圣殿,或是以色列十二支派献祭的地方。但是,第三年的十一奉献是要给所住的城里面的人,就是利未人、寄居的、孤儿寡妇。 简而言之, 除了利未人,我们要记念周遭的弱势群体︰寄居的, 就好比现今从外地来这里读书、工作或定居的;还有孤儿寡妇。因为这些群体的人在当时孤苦无援。由于他们没有地业和家庭的保障,所以向这些无助者提供食物和法律保障,便成为了国家的责任。

神的心意是让百姓认识并承认神的恩典,因着爱神而爱人,甘心乐意地与别人分享恩典。

c. 分别为圣(V14-15)
「我守丧的时候,没有吃这圣物;不洁净的时候,也没有拿出来」(14节),意思是百姓表明遵守了洁净的条例。这里也带出要百姓过圣洁的生活。因为这「十分之一」虽然是分给了有需要的人,但实际上是分别为圣献给神的「圣物」。

当我们活在神的心意中的时候,这样才能坦然地求神「垂看」并「赐福」(15节),承受更加丰富的恩典。如此,我们就可以和神祷告说:「求你从天上、你的圣所垂看,赐福给你的百姓以色列与你所赐给我们的地,就是你向我们列祖起誓赐我们流奶与蜜之地。 」(V15)求祂来祝福我们。


二、成为神圣洁的子民(V16-19)


「又使你得称赞、美名、尊荣,超乎他所造的万民之上,并照他所应许的使你归耶和华─你神为圣洁的民。 」(26:19)

这末了的劝勉,指出了三个重点,就是万民都是上帝所造的、神唯独拣选了以色列人作祂的子民及以色列人要得称赞、美名和尊荣。但是,在这一切奖赏中,也隐含了以色列人当有的责任,就是要他们名实相符的作上帝圣洁的民。而要作圣洁的民,就必须要谨守遵行上帝的律例典章!

人并不能倚靠自己的能力来遵行神的律例典章,而是因为「认耶和华为你的神,应许遵行祂的道」(17节)。重点是,这一切都不是根据人的努力,而是神根据祂自己的「应许」(18-19节)白白地赐给了祂所拣选的人。

这一切的吩咐最后会带来超乎万民之上的祝福。 并且,不只是在各方面超乎万民之上,而且要「得称赞、美名、尊荣」。不但是神称赞我们,而且周遭的人也会称赞、尊荣我们。


总结:


试想想我们在得到丰富的物质之后,能否将一切的感恩献回给神呢?神要我们记念祂在我们身上成就的恩典,目的不是要炫耀祂的大能,乃是要我们能够继续蒙神的祝福。

陈炎明牧师:


当一个人不蒙福,很常是自己不愿意被调整,不愿意被修剪或根本就不愿意改变。 在教会的小组里,有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些弟兄或姐妹,他们自以为不必小组长来提醒,而且也不愿意听从小组长的劝勉和意见,这种态度往往是出与骄傲,感觉自我良好的因素。
我们应当按着神的吩咐,遵守神的律例典章,做神眼中蒙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