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3.CSS

使徒行传[第11章]
Book of Acts 11

文章下载 | Article Download

使徒行传 第11章|Book of Acts 11

【化解成见经历扩张】

主讲:吴韵珩实习传道 + 陈炎明牧师

19/11/2020



前言:

肢体一起生活难免有成见和摩擦,走得过这些考验就见到成长!
苦难和考验常是一种化了妆的祝福;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种“营养素”,经历过后生命就长得更茁壮。主的教会看来也是如此···。

一、教会冲突原因与出路(V1-18)

当一群人原属同样的开始和经历,大家是世上最好的朋友。可是后来有人提升了、改变了、问题后矛盾也来了。

1.不能接受违反传统的事(V1-3)

11:1 使徒和在犹太的众弟兄听说外邦人也领受了 神的道。
11:2 及至彼得上了耶路撒冷,那些奉割礼的门徒和他争辩说:
11:3 “你进入未受割礼之人的家和他们一同吃饭了。”

教会很容易出现“传统问题”;这里见出现两个会引起很大冲突的分歧;犹太基督徒是有受割礼的,外邦基督徒是否也需要呢?第二,犹太人与外邦人原本是有分割,不能同作吃饭的,如今使徒彼得违反了这个条规,这是神许可的吗?

如果这是许可的,那么安息日又如何?饮食条例?守节的条例呢?摩西律法中的诫命又怎样呢?作为外邦基督徒一概不必拘泥这些礼节?还是有些要守有些不必呢?

几个重要圣经原则也许可以作为思考:

(1)凡事都可行(哥林多前书 10:23 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

(2)在基督里既是在更完备的律法里不是吗?(哥林多前书 9:21 向没有律法的人,我就作没有律法的人,为要得没有律法的人。其实我在 神面前,不是没有律法;在基督面前,正在律法之下。)

(3)明白的就领受吧,因此出于神的话总是好的。(路加福音 12:48 惟有那不知道的,作了当受责打的事,必少受责打。因为多给谁,就向谁多取;多托谁,就向谁多要。”)

2.彼得重述奇妙事发过程(V4-18)

11:4 彼得就开口把这事挨次给他们讲解,说:
11:5 “我在约帕城里祷告的时候,魂游象外,看见异象,有一物降下,好像一块大布,系着四角,从天缒下,直来到我跟前。
11:6 我定睛观看,见内中有地上四足的牲畜和野兽、昆虫并天上的飞鸟。
11:7 我且听见有声音向我说:‘彼得,起来,宰了吃。’
11:8 我说:‘主啊,这是不可的。凡俗而不洁净的物从来没有入过我的口。’
11:9 第二次有声音从天上说:‘ 神所洁净的,你不可当作俗物。’
11:10 这样一连三次,就都收回天上去了。
11:11 正当那时,有三个人站在我们所住的房门前,是从凯撒利亚差来见我的。
11:12 圣灵吩咐我和他们同去,不要疑惑(或作“不要分别等类”)。同着我去的,还有这六位弟兄,我们都进了那人的家。
11:13 那人就告诉我们,他如何看见一位天使站在他屋里,说:‘你打发人往约帕去,请那称呼彼得的西门来,
11:14 他有话告诉你,可以叫你和你的全家得救。’
11:15 我一开讲,圣灵便降在他们身上,正像当初降在我们身上一样。
11:16 我就想起主的话说:‘约翰是用水施洗,但你们要受圣灵的洗。’
11:17 神既然给他们恩赐,像在我们信主耶稣基督的时候给了我们一样,我是谁,能拦阻 神呢?” 11:18 众人听见这话,就不言语了,只归荣耀与 神,说:“这样看来, 神也赐恩给外邦人,叫他们悔改得生命了。”

圣灵说要接纳外邦人,不再是圣俗两分割律法规条。可以一起吃饭,换句话他们吃非洁净的食物,犹太弟兄不也不必拘泥吗?但是这是指在与外邦人一起的时候,如果是和犹太同胞在一起的时候又理当按照大家都领受的条规为依据不是吗?

这些差异不是关系到救恩的基要真理,而是各自的领受与习惯有别,是当互相尊重而非争对错。例如浸礼与滴礼的问题。敬拜时要像圣公会有公祷书?或像长老会用赞美诗?又或者要有灵歌方言才可以?这些差异都不是绝对性的真理。你的领受是什么就什么;最重要是有规矩、愿意顺服,以同心合一为更高原则。

我信主以来就有一位一起事奉而一同成长的好朋友,同工、同住、同蒙召、同窗念神学、一同进入福音机构作同事、后来离开之后竟然又去到同一间教会牧会。后来我经历了圣灵更新,从此矛盾争执就来了···,最后我们的关系变得很陌生···。然而,因为经过这种痛苦的煎熬,GK611诞生了!

二、困难中福音继续传开(V19-26)

1.逃到那里传到哪里(V19-21)

11:19 那些因司提反的事遭患难四散的门徒,直走到腓尼基和塞浦路斯并安提阿。他们不向别人讲道,只向犹太人讲。
11:20 但内中有塞浦路斯和古利奈人,他们到了安提阿,也向希腊人传讲主耶稣(有古卷作“也向说希腊话的犹太人传讲主耶稣”)。
11:21 主与他们同在,信而归主的人就很多了。

宝贵的救恩,大能的福音并不表示就不会面对患难。不会面对逃亡,甚至面对生命的威胁!我们要看到救恩的盼望在于永恒的未来。眼前哪怕面对死亡的威胁,苦难的考验,神仍然是患难中的力量,死亡的背后有终极美好应许——永生!

因为看清楚了生命的意义,因此苦难已经不再成为生命的威胁。我们已经得了不能震动的国,还惧怕什么呢?

正因为这样,福音不但没有被拦阻,而且还更快速被传开来。21节说主与他们同在,信而归主的人就很多。神同在就是力量的来源,虽然不是没有遇见问题,但是却是大有能力,充满荣耀的盼望。因此基督徒去到那里,福音就传到哪里,这岂不是神的美意吗?

初期教会的经历是如此,共产国家的基督徒经历也是如此!

2.肢体相连立志靠主(V22-26)

11:22 这风声传到耶路撒冷教会人的耳中,他们就打发巴拿巴出去,走到安提阿为止。
11:23 他到了那里,看见 神所赐的恩就欢喜,劝勉众人,立定心志,恒久靠主。
11:24 这巴拿巴原是个好人,被圣灵充满,大有信心。于是,有许多人归服了主。
11:25 他又往大数去找扫罗,
11:26 找着了,就带他到安提阿去。他们足有一年的工夫和教会一同聚集,教训了许多人。门徒称为基督徒是从安提阿起首。

母堂再次派人前往外邦人教会作探访,亲眼见证圣灵的作为,因此关系更和谐了。大家被激发爱心,合一同心,福音因此就更兴旺了。这里说到巴拿巴是个好人,被圣灵充满,大有信心,就表示有美好的生命见证,因此就让许多人因此而相信的耶稣基督。

巴拿巴带着保罗在安提阿服事,作教导,导致许多人的生命更像基督,活出基督。后来看到这些人的教外人就称这些人为“基督徒,基督徒”,意思就是“小基督”。这名称开始是带有贬义的。就表示这些人都是已经被基督的同化了,被网罗了,所以就称这些人为小基督,基督的代表。

时至今日,基督徒绝对是一个蒙福的身份。因为我们与基督有份,作为神的儿女,有永恒的盼望。

总结:患难与共肢体相助(V27-30)

11:27 当那些日子,有几位先知从耶路撒冷下到安提阿。
11:28 内中有一位名叫亚迦布,站起来,藉着圣灵指明天下将有大饥荒;这事到革老丢年间果然有了。
11:29 于是门徒定意照各人的力量捐钱,送去供给住在犹太的弟兄。
11:30 他们就这样行,把捐项托巴拿巴和扫罗送到众长老那里。

过去在传统宗派背景的时候,我被教导说新约已经没有先知了,但是很显然这是一种神学框架所造成的蒙蔽或偏见。新约的教会仍然有许多先知,这里就是其中一个记载这事的地方。而且他们的恩赐也真的是领受预言,发预言,而且也确实应验了所领受的。这是说到耶路撒冷会面对饥荒。于是外邦教会决定要筹募捐款帮助母堂的弟兄姐妹。这是一件很具体的爱心行动。事到如今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然而我们今天也是成为祝福以色列的其中一员。这让我们看到患难与共,肢体相助,这是一件难能可贵的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