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3.CSS

马太福音[第十四章]
Book of Matthew 14

文章下载 | Article Download

马太福音 第十四章 |Book of Matthew 14

【与神同行的生活】

主讲:陈炎明牧师

21/11/2017


道成肉身的人子耶稣,和我们一样是有限制的人。但是从祂怎么与神互动、与神同行,就成为我们的学习榜样。


一、主怎么面对意外事件?(V1~13a)


这段经文记载施洗约翰被斩首的事件,当然从这里可以看到伟大的殉道者。也可以看到犯罪的希律王怎么罪上加罪的过程。但是我今天的领受是主耶稣怎么回应这一件事?

太14:12 约翰的门徒来,把尸首领去埋葬了,就去告诉耶稣。14:13 a 耶稣听见了,就上船从那里独自退到野地里去。

伟大的先知施洗约翰为主殉道被砍头,祂是耶稣基督的开路先锋,也是耶稣肉身的表兄弟,当这位神所重用的先知、家人被杀之后,我们不禁会思想,耶稣听见这事会如何反应呢?

1.神怎么没有保护他不糟杀害呢? 约翰是开路先锋,主耶稣既然已经出来传道,也就是他退位下台的时候。我只能说,神的意念远超过人的意念。神既然要召他回家,用什么方式结束地上的人生?这似乎已经不重要了。

2.神为什么没有刑罚作恶的希律王? 耶稣第一次来到世界只为罪人而成就代赎,而不是施行审判。所以犯罪的希律家族仍然有悔改的机会。

3.当主听见这事又采取什么行动呢? 耶稣独自上船,这是离开人群。退到野地里,那是祂与父神独处祷告的时间。意思说,当灾难性的突发事件发生时,一个最重要和积极的回应就是独自找神。毕竟神是掌管万有的,有什么事情是神没有答案而真是意外的呢?当人寻找神面对神的时候,有些问题是不需要提供答案的,因为来到神面前就是一切问题的答案。


二、主怎会主动怜悯施恩?(V13b~21)

太14:13 b众人听见,就从各城里步行跟随他。14 耶稣出来,见有许多的人,就怜悯他们,治好了他们的病人....。

1.有病的人主给予医治 这许多人得医治的原因是被主看见了他们的问题和需要,之所以会被看见是因为他们付了代价来找耶稣。我们有问题和需要吗?我们付上一切代价去找主吗?试想想当代的交通没有汽车,没有高速公路,在以色列的旷野山路可不好走;而且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往往步行不止一天的路程。(因此当天晚的时候,门徒说打发他们往村里去,自己买吃的,而不是打发他们回家,因为也许要好几天才回到家。)他们放下工作、能够带的食物也有限、单单男人就有五千人,会有机会见到耶稣,被主医治吗?真的是很难说,然而他们还是付出了这一切的代价。因此,主看见了!主耶稣是主动怜悯有病痛的人,并给予医治。但是有需要的人却是付出了相对的代价去寻找主。

对今天处境来说,我们反省一下自己寻求主是付上了什么代价了吗?固定去教会聚会?坚持每天捉住主的应许?付上不住祷告的代价吗?主看见了必施怜悯。

2.饥饿的人主给予粮食 面对成千上万的群众之膳食问题,没有人期待耶稣必须负责供应晚餐。意思说就算没有食物也只能挨饿,或者当着禁食祷告吧!这里有个很关键的因素形成这个喂饱五千人的神迹,那你主耶稣主动给怜悯。这个主动的怜悯同样来自众人所付上的代价,被主看见了。

今天有许多为三餐温饱,为生活所需来寻求主;这是好的、很正常的,主也乐于供应这一切给寻求祂的人。但是事实上不是每一个人都如此经历神吗?不见得!关键原因同样是关于人所付出的代价有多认真不是吗?


三、服事完了又该如何呢?(V22~23)

太14:22 耶稣随即催门徒上船,先渡到那边去,等他叫众人散开。23 散了众人以后,他就独自上山去祷告。到了晚上,只有他一人在那里。

刚完成了【五饼二鱼喂饱五千多人】的神迹之后,耶稣不是来个庆功宴,而是又独自上山祷告!我们一般上会在“特会”前进行祷告,但是原来在特会之后耶稣又再独自祷告。这是主耶稣服事的榜样,更是能力的来源,我们不是更要如此吗?

四丶分别的结局

因着耶稣没有和门徒同行,让他们因此又有机会“遇见风浪”和经历耶稣另一种方式的出现,因此学了新的属灵功课。耶稣行在水面上,彼得也经历了单纯的信心也能行在水面上,但是一被环境的风浪吓到就立刻动摇信心而下沉。

这是我们当中有些人的经历不是吗?单纯信靠神的时候,我们就经历信心的神迹。后来一旦看到现实的环境困难的时候,信心稍微有点动摇,就下沉了。而且还不会及时呼求:「主啊!救我。」结果真的就跌倒了许久!

结论:神同在是祂的应许
时时祷告、关键时刻祷告、付代价寻求、信心的依靠...,这都是与神同行的人生。我们就是要如此经营神同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