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3.CSS

士师记[第8章]
Book of Judges 8

文章下载 | Article Download

士师记第8章|Book of Judges 8

【提防争战的网罗】

讲:林国晶实习传道

13/01/2021

前言

基甸在打仗的过程中,却陷在过犯的网罗当中。这也是我们今天会从士师记第8章要来看的。因此,我把今天这章经文的主题定为,‘提防争战的网罗’。其实,从经文当中在提醒我们要时时有一颗警醒的心,使我们不要陷入在不讨神喜悦的网罗里。

一、不能同心(V1-9)

首先,我们看见以色列人彼此间不能同心。

1.争吵(V1-3)

「以法莲人对基甸说:“你去与米甸人争战,没有招我们同去,为什么这样待我们呢?”他们就与基甸大大地争吵。」(V1)

其实,这场仗快要打完,而且是胜券在握,但这时他的兄弟,以法莲人却与他争吵。原因是因为基甸没有招他们一起打敌人。其实,米甸人是以色列人的敌人,那在面对战争时,应当同心一起打敌人打倒吗?然而,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埋怨和不满。然而,我们看基甸的回答,

「基甸对他们说:“我所行的岂能比你们所行的呢?以法莲拾取剩下的葡萄,不强过亚比以谢所摘的葡萄吗?神已将米甸人的两个首领俄立和西伊伯交在你们手中;我所行的,岂能比你们所行的呢?”基甸说了这话,以法莲人的怒气就消了。」(V2-3)

这里,基甸以“拾取剩下的葡萄”,带出并夸奖以法莲人的成就大于他自己的本族,因为他们捉住了仇敌的首领,除去了军中的元凶,以致他们的怒气得以平息。虽然听过去,基甸回答得很得体也很谦卑,然而字里行间也带出基甸跟他兄弟之间的关系其实是存在问题的。

从这里,我们会发现不能同心的时候,会带来争吵和关系上的不和谐。

2.讥诮(V4-9)

「基甸对疏割人说:“求你们拿饼来给跟随我的人吃,因为他们疲乏了。我们追赶米甸人的两个王西巴和撒慕拿。”疏割人的首领回答说:“西巴和撒慕拿已经在你手里,你使我们将饼给你的军兵吗?”」(V5-6)
「基甸从那里上到毗努伊勒,对那里的人也是这样说;毗努伊勒人也与疏割人回答他的话一样。」(V8)

基甸和他的三百勇士在追赶敌人的途中,先后向疏割人和毗努伊勒人寻求帮助。其实,他们本是以色利十二支派迦得的后裔,即与基甸一样是以色列人,既是兄弟。然而,他们不只没有伸出援手帮助他,还用话语讥诮基甸。

弟兄姐妹,当我们不明白神的作为时,我们很容易也是陷入在迦得人的观景里,就是不相信神的作为,甚至很容易就会去讥诮别人,当别人去行神的旨意。所以,我们要敏锐与神的作为,使我们与有份与神拯救的计划里。其实,同心是非常重要,也是神所喜悦的。

二、行事血气(V13-21)

当基甸打仗回来后,他就开始要秋后算帐。而且我们也发现,经文里面并没有描述基甸的这些举动,是神吩咐祂或他为神的缘故而行的。然而,我们还是看见有人血气的部分在其中。

1.为自己报仇(V13-17)

「基甸到了疏割,对那里的人说:“你们从前讥诮我说:‘西巴和撒慕拿已经在你手里,你使我们将饼给跟随你的疲乏人吗?’现在西巴和撒慕拿在这里。” 于是捉住那城内的长老,用野地的荆条和枳棘责打疏割人。又拆了毗努伊勒的楼,杀了那城里的人。」(V15-17)

基甸因为迦得人没有帮助他们并供应他们所需要在他们攻击米甸的军队的时候,而且还讥诮他,就在杀败米甸二王后,就动手向迦得人责打及动刀杀人,反映了他是用自己的血气来行事,而不是神的心意。

2.为弟兄报仇(V18-21)

「基甸问西巴和撒慕拿说:“你们在他泊山所杀的人是什么样式?”回答说:“他们好像你,各人都有王子的样式。”基甸说:“他们是我同母的弟兄。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你们从前若存留他们的性命,我如今就不杀你们了。”」(V18-19)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见,基甸追击米甸人,是有报私仇的目的。这是因为西巴和撒幕拿在他泊山杀了基甸的一些弟兄,所以基甸便命令他的长子益帖杀死他们。从经文当中我们发现益帖害怕,因为他还是个童子。

君王被少年人杀死是一种羞辱,因为这显示他们不是少年人的对手。这两个君王想避免羞辱,也害怕多受痛苦而死,因没有经验的刀手不会一刀两断地把他们的头砍下来的。所以最后还是有基甸亲自杀了他们。

小结:
我们常常很容易就会说,我们所行的某些事是为神的缘故或觉得自己所行的是公义的。然而,很常我们所做的都是来自本身的血气。当我们以血气来行事时,难免会偏离神的心意,所做的事也不能讨神的喜悦。因此,我们在做任何事或决定时,我们要查验是否合神的心意。

三、制造网罗(V22-28)

「以色列人对基甸说:“你既救我们脱离米甸人的手,愿你和你的儿孙管理我们。”基甸说:“我不管理你们,我的儿子也不管理你们,惟有耶和华管理你们。”」(V22-23)

因基甸带领以色列人把仇敌给击败了,因此当时以色利人就请求祂做以色列王 ,但是他却拒绝了。因为他知道他们胜利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而是因为耶和华的拯救,所以他就指出唯有耶和华有权管理他们。

然而,他却要求拿战争所得的金耳环给他。他从以色列人那里要出来的金子重约一千七百舍客勒,即18公斤。他就用了这些金子制造了以弗得。以弗得是祭司穿在胸前的细麻布衣服或背心。人把它看作圣物。虽然圣经当中没有描述他造以弗得的目的,但我们大概可以猜测是为了要记念那次的战争。只是,他没想到,他的行为却成为以色列人未来堕落的根源。

我们要来思考,我们的生命是否制造了‘以弗得’,就是任何代替神成为我们生命的中心的事物?是我们的成就吗?我们要谨慎,不要让任何事物使我们远离神。

四、再次离弃(V29-35)

「基甸死后,以色列人又去随从诸巴力行邪淫,以巴力比利土为他们的神。以色列人不记念耶和华他们的 神,就是拯救他们脱离四围仇敌之手的;也不照着耶路巴力,就是基甸向他们所施的恩惠,厚待他的家。」(V33-35)

基甸死后,以色列人很快的又转去敬拜巴力。「巴力比利土」的意思是‘立约的巴力’。可能以色列人与巴力立约,或与其他迦南城立约,以巴力作为护约之神。然而,在这里我们看见以色列人是何等快速的忘记了神的拯救。

因此,我们要常常透过感恩及向人诉说神的作为在我们的生命当中,以牢记神在我们生命当中的作为,而不离弃神。

总结:

从基甸的身上,我们看见人的软弱,但神还是使用他,使他经历得胜。然而,从基甸身上,我们也学习,当我们经历了胜利,开始松懈下来时,我们很容易就会陷入犯罪的网罗而得罪神。我们要明白,当我们经历一次的得胜,并不表示我们定会胜过下次的挑战或试探。我们须要不断地警醒抵挡试探。因为在我们得胜之后,撒但可能会对我们做更猛烈的攻击。

今年张牧师的领受是得胜的一年,其实也代表就有更多的挑战需要我们去面对和突破。因此,让我们随时预备好我们的心去面对前方的挑战,也相信当我们倚靠神的帮助,我们一定会经历得胜再得胜。